讲话稿怎样才能把话讲到点子上?为什么越写越长?怎样才能写得短—些?
- 技巧分类:职场办公
- 技巧标签:领导  讲话稿 
- 技巧链接:https://wpfx.eu.org/skills/3607.html
- 技巧详情:
讲话稿怎样才能把话讲到点子上?
所谓讲到点子上,就是讲得准确、透彻、明了。我们常说的“一针见血”、“一语中的”,指的就是这个意思。反过来看,讲话讲不到点子上,那就是偏颇、肤浅、含糊,使听众要么产生误解,要么不得要领,这样的稿子就必然是失败的。比如这样一段话:“学风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改革开放事业的迅速发展,为我们提出了许多新情况、新课题,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努力解决。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学习,一个不重视学习的领导必定不是一个清醒的、成熟的领导,所以我们要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这段话究竟想说什么?也许想谈学风问题,想强调学习要联系实际,但后面谈的又是学习的重要性,变成东拉西扯了。
当然,出现类似的一些问题,绝不是写作者有意为之,他们也想写得准一些、深一些、漂亮一些,但到了动笔时却又力不从心,要么离题万里,要么语无伦次,洋洋洒洒一大段,绕来绕去就是绕不到点子上。这里既有知识面和观察力的问题,也有基本功和方法上的问题。这里只从方法上谈谈“深、准、实、紧”几个字的要求。
所谓深,即分析问题要深刻,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而不能停留于表面。特别在形势错综复杂、困难和矛盾很多、人们的思想认识存在诸多困惑的情况下,作为领导者的讲话,更应该明察秋毫,抓住根本,使人们辨明方向,增强信心。比如中央发出关于坚持实事求是、反对在统计数字上弄虚作假的指示精神后,某些欠发达地区的部分干部产生了误解,认为这回可以松口气了,用不着担心排位落后了,于是工作也放松了。对此,有篇讲话稿是这样说的:“不错,我们的确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实事求是、反对浮夸虚报,但是,慢就是实事求是吗?快就是弄虚作假吗?能争取的有效益的快速度也不该争取了吗?不对!我们要提醒某些同志,不能以实事求是为幌子来掩盖自己的不思进取,无所作为。”这话就击中了要害,比起泛泛而谈的批评,分量就要重得多。
所谓准,就是表达意思要准确,包括展开观点、作出结论、指出问题、剖析原因等方面,都要力求一个“准”字。当然,“准”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表达某一个意思可以有多种方法,但其中必有一种是比较准的,就像百米短跑必有一人最先到达终点一样。我们来看一个例子:某县一度曾经强迫农民大种油菜,农民不肯种就牵牛、抬猪、挑谷子,结果油菜是种下去了,但不仅没赚钱反倒赔了本,干群关系也变得十分紧张。有篇讲话稿是这样总结经验教训的:“实践证明,这是以最良好的愿望、最艰苦的努力,做了最得不偿失的事情。”这话“准”得近乎尖刻,几乎是一种嘲笑的口吻了,但字字千钧,促人警醒。还有一篇讲话在批评某些乡村党员队伍严重老化时说:“七个党员八颗牙。”七个人当然不止八颗牙齿,这里是用了夸张手法来指出问题,既准确,又形象,使人捧腹之余又觉沉重。
所谓实,就是谈思路、提要求、讲措施等方面要实实在在,不乱提口号,不好高骛远,不玩文字游戏。做到了“实”,文字表达就具有针对性,就能避免不深、不准、不切实际等方面的毛病。不“实”,就会漏洞百出。比如一位贫困县的领导在谈新年工作思路时说:“我们的发展战略是:以工业化为龙头,以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为两翼,苦战两年,实现腾飞。”气魄不可谓不大,文字不可谓不美,但作为一个贫困县,又是工业化又是城镇化,两年时间能达到这样的目标吗?恐怕要打个疑问号吧。这样还不如实实在在提几件该办而且能办成的事情,听众还会觉得更可信。
所谓紧,就是行文要紧扣主题,每一句话、每一个词,乃至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符号都要忠心耿耿地为主题服务。这里所说的主题,包括讲话全文的主题、各层次的观点和小标题,还包括一个段落或一段话的中心意思;紧扣主题,就是要一段一段、一层一层地把中心意思说明白、说透彻。三心二意,摇摆不定,弯弯绕绕,拖泥带水,就达不到这个目的。说得形象一点,这就是文字表达与主题的“距离”问题,文字紧贴主题,话也就说到了点子上;文字脱离主题,也就成了脱缰野马。如某篇讲话有这样一个小标题“提高工农业相关度,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下面是这样展开的:“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忽视农业。要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要求,围绕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同时,工业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必须摆上重要战略位置。”这段话本身是没有错的,但说了老半天还没有进入正题,给人以明显的“距离感”。类似这种情况,不如单刀直入、直奔主题为好,比如改成这样:“提高工农业相关度,发展农副产品加工,既是提高农业效益的客观要求,也是振兴工业经济的迫切需要,因此,必须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战略位置。”笔墨不多,一下就切入了主题。由此可知,行文时不必由远而近地讲太多过渡性、铺垫式的话,不要那些枝枝蔓蔓、牵牵绊绊的东西,越快切入正题越好。
有些讲话稿为什么越写越长?怎样才能写得短—些?
这种现象的确普遍存在。很多讲话稿动辄上万言、万余言,甚至还有两万余言的,简直够得上中篇小说的规模了,印出来都是厚厚一大本。稿子太长,领导念得苦,听众坐得苦,有时好不容易熬到下班时间了,领导还说:“请同志们坚持一下,还有最后一个大问题的3个小问题没讲完。”但同志们已坚持不住啦,嘴上不好说,心里却把“秀才”们骂个半死:都是那些臭笔杆子们害的,写得这样又长又臭!
照这么说,真是“秀才”们的责任了?难说。其实他们又何尝不想把文章写得短一些,那样还省得多少挑灯夜战之劳、搜肠刮肚之苦,但是……
那么,是领导们的责任了?也不一定。应该说,绝大多数领导者并不喜欢成天泡在会议上念稿子,念得唇干舌燥、头晕脑涨,那种滋味难道好受吗?但是……
那么,是因为要求不严、约束不力吗?也不是事实。这些年,各级机关文件下过多少回,领导强调过多少次:开短会,说短话,短些,短些,再短些!但是……
那么,究竟是谁的责任呢?
实事求是地说,这不是哪一个人的责任,而是大家共同的责任。但承担这种责任似乎又有点“冤枉”,因为在通常情况下,大家都不是出于主观故意,而是在实际操作中,往往自觉不自觉地被某种习惯力量所左右。想短短不了,不想长也得长,总是事与愿违。那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习惯呢?现在我们来看看:
——习惯于说空话、套话,挤占了大量的篇幅空间。比如有些稿子,不管会议内容和实际工作是否需要,大段大段地照抄上级文件和上级领导人的讲话,或大段大段地评价上级某项决策如何如何英明正确,或大段大段地论述人们早已熟知的某项工作的重大意义,看起来与上面保持了高度一致,说得都很正确,但很多都是“正确的废话”,而且使文章显得冗长、沉闷。又如某些会议总结讲话,前面一段几乎千篇一律:“刚才,××同志作了一个非常好的报告,既符合上级精神,又切合本地实际,指导性、针对性非常强,希望同志们深刻领会,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就如何贯彻落实这个报告,讲三点意见……”有些报告当然很好,而有些报告好不好只有天晓得,但不管怎样都得这么恭维几句。当然,有些时候你不这么说还不行,人家会以为你对该领导不尊重,或者是两人之间有摩擦。最简便、最痛快的办法当然是:省掉客套话,直接谈意见,但你敢吗?不敢,因为习惯成自然了。
——习惯于面面俱到,把文章的框架拉得太大。这里边既有领导者的原因,也有写作者的原因。作为领导方面来说,有的同志责任心非常强,考虑问题非常周到细致,表现在讲话中,就是什么问题都要讲到,包括每一个层次、每一个环节怎样做都要交代得清清楚楚,生怕人家不明白,生怕会遗漏了什么。这样一来,文章怎能不长?作为写作者方面来说,有时是受领导意图的影响,有时是自身的原因,落笔就是一副庞大的架势,动不动就是三个问题甚至五个问题、八个问题,大问题里边还有若干个小问题,小问题里边又有若干个A、B、C、D,甲、乙、丙、丁。架势拉到这么大,你想短也不可能了,除非你每个问题都提纲式地一笔带过,但又不成其为文章。其实,把文章写短的最好办法是:框架不要拉得太大,集中把一两个重点问题说深、说透,其他问题点到为止。比如讲到干部队伍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组织建设等方面都很重要,但如果每个方面都展开来写,肯定要拉得很长,这样还不如集中讲一两个问题,哪方面反映较多就讲哪个问题,其他问题则可在主体之前采用“概括式”或在主体之后采用“附带式”等方法提一提,这样既突出了重点、节约了篇幅,又照顾了全面。
——习惯于以会议贯彻会议,或者以会议时间和讲话篇幅的长短来衡量对某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在一些同志看来,对于某项工作,开了会就是重视,不开会就是不重视;开长会就是很重视,开短会就是不太重视。于是,领导讲话的篇幅也随着会议时间的拉长而拉长,多则半天,少也有两个小时,如果领导不临场发挥,这得要多少文字来念呢?有这样一则故事。某秘书把一份刚写好的稿子送给领导审阅,该领导接过后看也没看,只是两指夹住掂了掂,说:“才这么薄薄几张纸,怎够我讲一个上午呢?”该秘书只好拿回去,左拼右凑,把文章拉长到一万多字了,领导还不满意;于是再次拼呀凑呀,抄呀摘呀,还悄悄把一篇社论差不多全部塞了进去,文章拉长到两万多字,领导才满意了。这样做当然是不妥的。确定领导讲话长短的,应该是会议主题和实际内容,而不应是会议时间。如今不少会议都是以多少天、多少个半天而不是以多少个小时、多少分钟来计算的,领导讲话怎能不长呢?有位外国首脑说过:“我最讨厌那些超过15分钟的会议!”虽然他们也未必真能做到,但他们那种开短会、说短话的风格,倒是值得我们仿效和倡导的。
找到了上述原因,我们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就是:戒空话、套话,多说实话、管用的话;戒大包大揽,力求内容集中、重点突出;戒“马拉松”会议,尽量把会开短、开精、开得有质量。事实上,这些办法多数同志都明白,关键还是敢不敢、能不能照此去做。前面所说习惯种种,其实是一种由来已久的厚重积习,某种情况下甚至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势力”,一下子要打破它,没有足够的勇气和智慧是不行的。除此之外,作为秘书,还需要熟悉和掌握把讲话稿写短、写精的一些具体要领,比如:说话开门见山,不绕弯子;句子干净、凝炼,力戒拖沓;注意前后照应,避免重复;合理分配题材,不可平分秋色。
当然,讲话稿的长与短并没有截然的界限。内容充实,主题突出,虽长犹短;内容贫乏,主题平淡,虽短犹长。这就需要注意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篇幅与质量的统一。另外,有些讲话稿是注定要长一些的,如党代会、人代会的工作报告,但也要注意内在质量,不能为长而长。
发表评论(审核通过后显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