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草内容不熟悉的讲话稿应如何入手?反复强调的工作怎样写出新意?
- 技巧分类:职场办公
- 技巧标签:领导  讲话稿 
- 技巧链接:https://wpfx.eu.org/skills/3606.html
- 技巧详情:
起草内容不熟悉的讲话稿应如何入手?
这种情况的确会碰到,特别是党委、政府办公室和某些综合部门如宣传、政研、体改等部门的秘书人员碰得多些。通常“两办”和综合部门所掌握的是各部门、各行业的总体情况,是宏观的、粗线条的情况,而不可能对每个部门、每个行业的情况都掌握得很清楚、很具体,所以秘书人员接触较多的也只是综合性会议和某些专业性不太强的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在这些领域他们才得心应手。但有时也会接触某些专业性较强或者平时了解不多的领域,如某书记在民族宗教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某市长在金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某综合部门的领导在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会议上的讲话或发言,这样问题就来了:我对这方面的工作完全陌生或知之不多、不深,连一些专用名词、术语都搞不大懂,而相关部门又未提供初稿,或虽然提供了但领导又不满意,那我该如何动笔呢?
遇到这种情况,最基本的办法有:(1)赶快查阅资料,包括有关书籍、报刊以及相关部门的简报、汇报材料、工作总结等,以求对该项工作的运行情况有一个总体印象,尤其要把有关该项工作的方针政策、目标任务、基本要求以及带关键性的词句、提法、术语搞清楚。(2)与相关部门的领导取得联系,了解他们需要领导在会上讲些什么,或请他们提供素材,以供写作时参考;如果该部门事先提供了初稿,哪怕再粗糙也是“宝贝”,你可以对其进行加工处理,或将其有用部分取出,搬进你的稿子里去,以弥补你缺乏专门知识的不足。(3)向同事们请教,或参阅别人写过的同类稿子,从中受到启发。
以上讲的是基本方法,另外还可以运用某些技巧来掩盖自己的“缺陷”:
(1)多写宏观的东西,少接触微观。哪怕专业性再强的工作,也有宏观与微观之分,宏观的东西较容易理解和掌握,微观的东西则只有专业人员才清楚。比如金融工作,严肃金融纪律、加强金融监控、以利率为杠杆调节经济活动、金融工作要支持经济建设等等,就属于比较宏观的东西,而具体的存贷业务则属于微观的东西,你完全可以回避它。同时要知道,上级领导就某项具体工作发表讲话,也不必讲得太微观、太具体,否则就变成了部门领导讲话,人家还可能议论你这个领导“婆婆妈妈”的太没水平。你只要把基本的、原则性的东西讲到就可以了,这样反倒合乎领导者的身份。
(2)多写熟悉的东西,少提及不熟悉的东西。所谓“熟悉的东西”包括两层意思:一是,你既然处于综合部门,哪怕再不熟悉,对该单位的工作也应知道个大概,比如对税务工作,税收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税收应该及时足额征收、发展经济必须注重培植税源等等,难道你还不知道?知道这些也许就够用了,至于具体的税种名称、税率和计税方法等,如果你不熟悉,就不要去碰它,有时也没有必要去碰它。二是,既然是上级领导去部门会议上讲话,他绝不可能就事论事地从头至尾都讲部门工作,而肯定要站在全面的高度来展开思维,比如可以谈谈整个经济形势,帮助人们放宽视野;可以谈谈部门工作如何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使人们增强发展意识和大局意识;可以谈谈如何加强队伍建设,让与会者受到一次思想政治教育。写这些东西,当然就是你的“拿手好戏”了。
(3)多花笔墨突出重点,少在一般问题上牵扯不清。领导讲话有时也会涉及某个部门的具体工作,特别是工作风格比较细致的领导可能会这样做。这种情况下怎么办?除非该部门会提供有关素材,要不最好的办法也许只有一个: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来写,而不必面面俱到。什么是重点呢?这就要具体看了,有的因处于中心位置而重要,有的因阶段性安排而重要,有的因权力与责任而重要,有的因取得经验或出现问题而重要。比如某县于11月底召开财政工作会议,很显然,这时处于组织财政收入、实现全年目标的关键时期,目标能否实现又直接关系全县经济发展的大局,这时领导讲话就可选择“确保实现财政增收目标”为重点,从目的、意义、方法等方面集中把这个问题说清楚,而财政工作的其他方面则可省略不讲,或点到即止,这样既抓到了关键,又避免了陷入具体问题。当然,或许你对于如何组织财政收入这个重点问题也并不熟悉,但你可以集中时间和精力把它搞通弄懂,这虽然也会有一定的难度,但比起同时了解和把握几个具体问题,毕竟要省事得多。
(4)多掌握带关键性的“行话”,少触及难于弄懂的专业术语。领导在部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虽然是提重点、讲宏观,但有时也会提及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内容和词汇,这样做也有一定的好处:让听众觉得该领导知识面广、对该部门工作很了解并且很重视。这就迫使我们要熟悉一些“行话”,但选择什么“行话”为好呢?当然是选择那些易懂易记的,比如金融,“金融是经济的血液”;比如建筑设计,“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还有如工业方面的增加值、固定资产折旧、投入产出率、质量认证体系,农业方面的有机农业、产业化概念、农民人均纯收入构成等,都属于浅显易懂的东西,作为综合部门的文秘人员平时也要注意掌握。而对于某些专业性太强的名词术语,如果你不熟悉,则不提及为好。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所谓“技巧”,有些方面是在你不熟悉的情况下不得已而使用的,但作为搞文字综合工作的同志,不管用得上用不上,平时尽可能多学一些专业知识,总是有益处的。同时还需明确,上述方法大多适用于主要领导或不分管该项工作的副职领导在部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如果是分管该项工作的领导去讲话,则需讲得相对具体一点、专业一点了,这就逼得我们不能不加强学习,尽量把知识面拓得宽一些。
反复强调的工作怎样写出新意?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碰到这种情况:有些工作年年讲话都要讲到,甚至一年内要讲好多次,比如纪检工作、宣传思想工作,经济发展中的企业改革、农业产业化、招商引资、个体私营经济等重点工作,部门工作的各项具体业务等等,这些都是必须做的工作,不年年布置、反复强调怎么行?但搞文字的同志就犯难了:重复过去写过的吧,肯定过不了关;不重复吧,这个问题简直写烦了、写烂了,绞尽脑汁也找不出什么新观点、新语言了,究竟如何是好呢?
不用急,办法还是有的。
首先请你留意:上级文件、上级领导讲话中对该项工作有什么新要求、新提法。实际上我们常常能从中找到“突破口”,因为上级部署某一项工作也不可能年年老调重弹,而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形势的变化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比如纪检工作,上年以查处大案要案和落实廉洁自律八项规定为重点,今年以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和从源头上遏制腐败为重点;经济工作,过去几年提的是“加快发展”,今年提的是“实现跨越式发展”。吃透了上级精神,我们就会觉得豁然开朗,有新东西可写了。如“跨越式发展”与“加快发展”其涵义就大不相同,为什么要跨越?从哪些方面跨越?由此入手,从观点到语言都可以焕然一新。怕只怕耳目闭塞,关起门来想呀想,想来想去还是那么几条,怎能不头痛呢?
其次请你留意:某项工作经领导前几次讲话布置之后,落实的情况如何?哪些落实了,哪些没有落实?有什么新进展?还存在哪些问题?实际情况也是这样,任何工作都不可能一下子做得尽善尽美,而总是呈阶段性、波浪式发展;领导讲话虽然不断推动着该项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总会在某些方面或某种程度上存在不落实的问题,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不同阶段的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找到新的话题。如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其中要做的具体工作包括选择主导产业、建立原料基地、培植龙头企业、搞好技术服务、拓宽销售渠道等,领导在讲话中可能提过多次了,但不一定所有工作都能齐头并进,也不一定所有基层单位都落实得很好,而总会有一个不平衡的问题,这样我们就可以从存在的不足方面切入,或者是主导产业选得不准,或者是龙头企业没有建立起来,或者是其他哪项工作没有跟上,这样写起来就不至于老是重复过去说过的话。但这里要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对该项工作的进展情况要做到了然于胸,平时就要注意观察、积累,即使平时未加注意,临时抱佛脚也还来得及,可以通过看材料、向有关部门了解或直接下基层去调查等方法,把情况弄清楚后再下笔。
接下来,再请你考虑一下“角度”问题。就像同一个意思可以用多种方法来表达一样,同一个问题当然也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和提出。这方面比较典型的是党代会、人代会、职代会等例会上的报告。前面说过,它们的外部结构基本上固定不变,一般都分为回顾工作和提出任务两大部分,但其内部构造却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考虑,否则就会年年一个模样。比如政府工作报告,在提出任务部分,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肯定年年都要提到。怎样避免雷同呢?这就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不断变换角度。可以通过抓重点来变角度,比如谈到农业,它包含的工作内容很多,但不必面面俱到,哪项工作是当前的重点就突出写哪项,调整结构是重点你就突出写调整结构,产业化是重点你就突出写产业化,其余的工作则可略写。可以通过调换层次顺序来变角度,比如常规的写法往往把农业排为第一层次,后面依次是工业、商业、民营经济、财税、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等,其实这种顺序是可以变的,比如你这个地方工业薄弱,需要加大主攻工业的力度,为什么不可以把它摆在第一层次?另外还可以通过新观点、新提法来变角度,比如发展民营经济问题,过去有过多种提法:“要大力发展”、“要放手、放胆、放量发展”,再重复这些提法当然没意思了,这一次变成“要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经济工作的主要增长点来抓”,角度就变过来了。
起草工作性会议上的讲话稿同样要注意“角度”问题。再举个例子:有位同志跟我谈到,他写招商引资方面的讲话稿简直写怕了,写来写去不外乎那么几个具体问题,提高认识、摆上位置啦,主动出击、以诚招商啦,优化环境、落实政策啦,搞好项目储备啦等等,除此还有什么可写的呢?有这种苦恼可以理解,但关键的问题就在于思路钻进了死胡同,不懂得、不善于找角度。角度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找:可以突出谈其中一个问题,比如从优化环境、以诚招商的角度展开,以此覆盖或牵带其他;可以从总体上提出更高要求,比如从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的角度展开,从而赋予各项具体工作以新的内容;可以从启发思路入手,比如介绍招商引资先进典型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工作要求,使听众既明确任务又受到启迪;还可以运用先破后立的手法,比如针对人们在招商引资工作上存在的模糊认识,从“破除等客上门的思想,发扬主动进取精神”、“破除与我无关的思想,增强积极参与的自觉性”、“破除担心‘肥水流入外人田’的小家子气,树立敢于让利、以小利换大利的观念”等方面展开,就显得既贴近实际,又富有新意了。
发表评论(审核通过后显示) 取消回复